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

教室小課堂+社會大課堂:?思政課開啟新“打開方式”

2022-08-15 09:14
來源:半月談網(wǎng)

“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帶我回家!”今年3月,重慶工商大學的一堂《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上,思政教師魏新欣播放了祖國用最高禮遇迎接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的視頻,滿含深情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12個大字。這一幕被現(xiàn)場同學拍攝下來傳到網(wǎng)上后,收獲眾多關注和點贊。有網(wǎng)友留言:“待我回家,是少年集結出征的豪邁與信念;代我回家,是戰(zhàn)士血灑疆場的囑托與牽掛;帶我回家,是英烈回歸祖國的期盼與承諾?!?/p>

這堂“出圈”的網(wǎng)紅課,是當前思政課程創(chuàng)新改革的縮影。半月談記者在重慶高校采訪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高校思政教師正嘗試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打開方式”,讓思政課變得更有針對性和親和力,更受“00后”大學生的歡迎。

圖片

西南大學以青春詩會和朗誦等方式豐富課程思政內容

走出教室,融入社會大課堂

暑假里,一支大學生暑期實踐“三下鄉(xiāng)”團隊來到武陵山區(qū)腹地的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走進古樸的趙世炎故居,思政教師周葉露利用實地場景,講述中共早期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趙世炎舍身救國的英勇事跡;在烏江邊的龔灘美術館,藝術老師羅淞譯從專業(yè)角度賞析繪畫展品里的藝術肌理和人文精神。

每年暑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會把思政課堂融入“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打造校外社會實踐的田間課堂、紅色課堂、匠心課堂,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成長。

“學生們對理論的信服,不僅源自真實表達的力量,更來源于實踐的直觀映射?!敝貞c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疏勤說,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的結合,不僅延續(xù)了課堂教學內容,也大大地拓展了學生們的想象空間。

走進社會大課堂,強調實踐的職業(yè)院校師生有天然優(yōu)勢。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把思政課實踐教學搬到工廠企業(yè),把思政課教學要點融入實習實訓場景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感悟“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強思政課體驗感。

實踐出真知,實踐長真才。在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簡敏看來,“小課堂+社會大課堂”的方式,可以引導新一代大學生了解國情民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學術能力,在實踐中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到基層人民法院發(fā)放調查問卷,訪談審判員、書記員等一線法律工作者,調研留守兒童成長現(xiàn)狀……簡敏的實踐研究項目,每學期都是學生們爭相報名的對象。在她的指導下,同學們除了進行田野調查,還排演校園心理劇、走進街道農村開展法律宣講,一些實踐項目獲得“挑戰(zhàn)杯”銀獎等榮譽。

專業(yè)課堂飄出“思政味”

“無論是上海的東方明珠還是重慶的洪崖洞,景觀照明不僅是城市夜景經(jīng)濟的點綴,更是軟實力提升的一種表現(xiàn)?!?月27日,在重慶工商職業(yè)學院的照明設計課上,專業(yè)課教師朱理東打開燈光投影,一邊分析國內光環(huán)境打造經(jīng)典案例,一邊解釋景觀照明背后的“硬功夫”和“軟實力”。

朱理東說,作為一門專業(yè)課教師,他在探索課程思政性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通過把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引進課堂,再輔以專題討論、案例分析、課堂辯論、課題報告、讀書報告等形式,更易引起學生共鳴,促進學生吸收內化。

結合專業(yè)課堂特點,許多高校教師挖掘其中思政元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融合:在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普通昆蟲學》課堂上,學科帶頭人王進軍講述了昆蟲學家陳世驤先生“科學報國、抗蟲救民”的事跡,鼓勵農科學子探索大自然奧秘、造福大眾;重慶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水工建筑物》課上,王曉琴老師把都江堰、紅旗渠、三峽大壩放入教學內容,與學生一同探討水利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國民經(jīng)濟、大國氣節(jié)、人類命運等的契合點,在幫助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樹立文化自信。

“要善用身邊的鮮活資源,將道理和事實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敝貞c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邦輝表示,用好思政的“鹽”,講出真理的“味”,唯有不斷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育教學,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才能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夯實人生根基。

“潤物無聲地將育人元素融入專業(yè)課堂教學,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專業(yè)能力,還提升了學生的思想境界?!?張邦輝說,善用專業(yè)的鮮活資源,將道理和事實相結合,專業(yè)課堂也能飄出“思政味”。

青年思政課教師實力“圈粉”“00后”

在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網(wǎng)紅”教師劉倩的課堂上,“畫風”可以是VR觀影、演講辯論;會像打造“愛豆”一樣,講述偉人的故事,培養(yǎng)家國情懷;還會向學生學習刷微博、逛B站、拍Vlog等各項技能,做到“無代溝”對話……

作為“85后”的劉倩調查發(fā)現(xiàn),“00后”們很喜歡思政課,特別喜歡真實、接地氣、帶有探討性的思政課。于是,劉倩就在課堂中加入自己的行走故事,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來講道理。今年5月,她還嘗試將VR虛擬仿真技術搬進思政課堂,讓同學們更加身臨其境地了解感受課堂上講授的紅色故事細節(jié),與革命先烈產(chǎn)生情緒上的共鳴。

憑借12個字“出圈”的魏新欣老師,原先是在科研平臺從事專職科研工作,轉崗后成為思政課教師。她說,在講到《中國近代史綱要》相關章節(jié)時,播放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的視頻,就是為了通過歷史與現(xiàn)實、感性與理性、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讓青年學生更加熟悉黨和國家的發(fā)展歷程,讓他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上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楊維東說,學院在外引和內轉中發(fā)現(xiàn)了一批有意愿、有能力從事思政課教學的老師。通過以老帶新、以賽代練等方式培養(yǎng)和造就了一批優(yōu)秀的青年教師,為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提供了基礎保證。

重慶市委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高校共有思政課專兼職教師3000余名,建設高校思政課名師課堂200余個。下一步,重慶市還將推進各高校立足學校特色和學科優(yōu)勢,深化思政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讓思政課進一步“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進而提高育人育才質量水平。

來源:《半月談》2022年第15期

半月談記者:柯高陽(參與采寫:李志峰)|編輯:李力

責任編輯:孔德明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