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潘曄
從自動駕駛出租車,到人形機器人,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埃隆·馬斯克最新一次發(fā)布會讓人感慨,高科技產品已經不再遙不可及,越來越多的職業(yè)、行業(yè)正在被顛覆與重塑。
那么,在人工智能的洪流中,記者這個行業(yè)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如今“AI記者”已經出現,人手一臺智能手機,好比人人都有自媒體,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觀點、傳遞自己的生活感悟、構建自己的社交網絡。
記者,如果只是“記錄者”,人工智能的自動化寫作與內容生成功能,幾乎可以“秒殺”一眾記者,且效率更高、邏輯性更強。但要是問AI記錄、采寫的內容是否屬實,判斷是否可靠,就很難說了。畢竟,這是被大數據“喂”出來的“新聞”。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新聞的真實既包括宏觀的整體真實,也包括微觀的局部真實。記者對新聞真實性的追求,是基點,更是底線。如果讓AI記者去做蹲點札記、一線觀察、走訪見聞等親歷式報道,它們或許可以親赴現場,如實記錄下所見所聞,卻無法采寫當下最直接、最真實的感受,也無法憑經驗搜尋到重要線索或采訪對象,并盡可能多地采集重要信息,設身處地地去理解當事人的處境。
一篇真正走心的報道,隔著電子屏幕也能直抵人心。它也許不如AI快,不如自媒體有趣、獵奇和能夠提供充足的情緒價值,但它就像那些長在泥土里的花,沾著露珠兒,帶著蟲眼兒,是長出來的,不是做出來、“喂”出來的。
記者,不只是“記錄者”,也是“親歷者”。不管是在戰(zhàn)爭、災難的最前線,還是在百姓特別是困難群眾最需要發(fā)聲時,記者總是沖在第一線,與真相站在一起。一位專業(yè)的記者,報道中會盡可能保持中立,用平和的提問讓采訪對象說出他們想說的,盡量全面地去看、去體會、去感受,不扣帽子、不貼標簽,幾近白描地呈現。
因為“記者”這個身份,會約束他們表達自己好惡的本能,在一篇報道中提供盡可能多的事實。真實記錄,真誠表達,既要“唯真”,也要多一些思量。
AI也許善于深挖信息,但未必善于深挖新聞。相對于“AI泄露隱私”的槽點,專業(yè)記者更多是秉持“保護個人隱私高于僅滿足公眾窺視欲的真實”的理念,在報道真實的前提下,選擇以適當的方式呈現給公眾,引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和健康的公眾趣味。真實記錄變化的時代,真誠面對變化中的每一個人。
記者,不僅是“親歷者”,也是“守望者”。網絡時代,輿論喧囂,反轉的“劇情”左右橫跳、難辨真假,真相在不同利益群體的撕扯中呈現出不同側面。
在一些眾說紛紜、各執(zhí)一詞的輿論事件中,AI可能在算法的加持下,根據不同用戶偏好,精準地將不斷極化的信息投遞到他們的“繭房”中,不考慮對個人或社會的影響。而專業(yè)記者面對類似事件時,可以采訪熱搜榜上的當事人、“羅生門”中的目擊者,或是在暗訪中有新的發(fā)現,可以讓各方的聲音都發(fā)出來,不讓任何一方失語,讓真相在“陽光”下越辯越明。
AI、直播、社交平臺……不管媒體以什么形式出現,優(yōu)質內容都可以通達所有渠道、所有平臺。一些傳統(tǒng)媒體一味求新,浮于表面,講究形式,放棄了自己的真正優(yōu)勢,這不僅沒有意義,反而會把自己拉低。
新聞是有品格、有力量的。這品格和力量,來自求真務實的作風、旗幟鮮明的立場、一心為民的情懷。好記者如好匠人一般,用心做擅長之事,扎扎實實打磨內容。只有靜下心來,守住初心,才能在紛繁復雜、亂花迷眼中守護真相,守望新聞理想。
記者,不僅是“守望者”,更是“行者”。一位專業(yè)的記者,總是葆有對未知的好奇,對社會丑惡現象和落后面貌的批判,并且始終葆有對人尤其是普通人的溫情,對美好未來的追尋……而這一切,都建立在專業(yè)的韌性和堅守中。
行者的“行”,不止是起早貪黑、跋山涉水,更是發(fā)乎于心的“踐行”,是躬身于一線。作為超級學習者的AI,通過訓練可以一分鐘快速成稿,實現7×24小時全天候在線同時與多人交流互動;作為記者,需要日積月累訓練的,卻是抓取細節(jié)以及貼近人心的能力。你與受訪對象走得越近,對他所處的領域理解得越深入,他對你就打開得越多,與你的交流就越有溫度。
許多時候,一篇報道真正打動人心的不是“結論”或“意義”,而是一種閃閃發(fā)光的生命狀態(tài),是一段極致經歷中的精神力量,是藏在受訪對象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中那些僅屬于他們的東西。即便是一些反映宏大主題的報道,也一定是從具體場景或人物切入,慢慢將他們的故事一點點展開,從對個體的關照,逐步進入宏大敘事。
科學家、企業(yè)家、政府官員、外賣員、貨車司機……AI也許可以給他們“畫像”,但記者可以通過面對面交流、體驗式報道,直達他們的內心。通過敘述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所想所愿,描繪他們的生存圖景和精神世界,展現社會現實中的問題乃至發(fā)展變革中的挑戰(zhàn)。
采訪的終極目的,是帶領讀者認識社會、認識人。所謂的走心報道,既要“接地氣”,深入基層、沉得下去,也要不斷向內求索,走到表象背后探尋本質。
每一位記者筆下的文字、鏡頭中的畫面,都是對時代變遷的記錄,滴水見日,管中窺豹。而每一次采訪、每一個選題,都會讓記者重新回到起點,在報道中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在一次次堅守與掙脫中不斷打破、重建、向前,不是打敗誰,而是戰(zhàn)勝自己。
行者無疆的腳步、汪洋恣肆的筆墨,每篇報道寫到最后實則是在寫自己?;乜匆黄獔蟮溃盟圃趶捅P自己的成長。每一名優(yōu)秀的記者,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無可替代,AI也不可以。
編輯:李建發(fā)